杭银消费金融3名高管获批上任!线上贷款占比近8成,去年核销不良贷款40余亿元

imtoken官方app下载作者:2025-10-22

消费日报网讯(记者 卢岳)10月16日,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连发3条批复,核准了杭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杭银消金”)副总经理在内的三位高管任职资资格。

近来,消费金融机构高管更替频繁。记者梳理发现,仅10月份以来,就还有兴业消费金融、京东消费金融、海尔消费金融、中银消费金融迎来新高管,其中不乏“一把手”(总经理、总裁或董事长)更替。

1

消金高管更替频繁

杭银消金成立于2015年12月3日,是由杭州银行作为主发起人,联合滴滴、中国银泰等知名企业组建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,注册地位于浙江杭州,目前注册资本为25.61亿元。

2024年,杭银消金实现营业收入为52.66亿元,同比增加8.85%;净利润9.2亿元,同比增加14.71%。从净利润排行情况来看,去年末杭银消金超过兴业消金等头部机构,在我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排在第5名。

截至2024年末,杭银消金总资产达515.36亿元。到今年6月末,该公司资产规模突破600亿元大关,达到629.81亿元,仅半年时间增长了111.45亿元。

在此背景下,杭银消金的高管变动消息颇受行业关注。

10月16日,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发布披露公告显示,核准江磊杭银消金副总经理的任职资格,段美宁杭银消金副总经理的任职资格,以及霍博华杭银消金董事的任职资格。

“此次属于人事正常变动。”10月17日,杭银消金方面回复消费日报记者表示,我司两位高管的任命,是基于公司经营管理发展需要。

截至目前,杭银消金高管团队共有9名成员,包括总经理1名,副总经理5名,信息总监1名、财务总监1名,以及董事会秘书1名。此次新上任的段美宁副总经理主要分管杭银消金的风控条线工作,江磊副总经理主要分管线上业务。

记者梳理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信息发现,杭银消金是进入10月以来,第5家迎来高管变动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。

此前10月9日,福建监管局核准了刘超洋、林宏楠兴业消费金融董事的任职资格。10月10日,天津监管局核准了李波京东消费金融董事长的任职资格。10月13日,青岛监管局核准了周文龙海尔消费金融总经理的任职资格,以及副总经理俞文佳的任职资格。10月14日,上海监管局核准了彭旭华中银消费金融副总裁的任职资格。

可以看到,有多家消金公司迎来了新的“一把手”(总经理、总裁或董事长)。对于近期持牌消金重要高管的密集变动,有行业人士表示,这是随着行业进入发展新阶段,消金机构计划通过更换高管的战略性调整,来应对内外部挑战、寻求新增长动力。

2

行业发展新阶段面临更多挑战

对于当前持牌消金面临的新形势、新挑战,近期杭银消金曾在其公开发表的文章中作出详细的分析和描述。

文章指出,受平台集中化与竞争加剧影响,消费金融公司只能被动地进一步下探底层客群。这给资产质量承压、综合成本增加、消保压力倍增加等方面带来了负面影响。

记者梳理发现,10月以来,中银消费金融、河北幸福消费金融、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等已在银登中心网站披露不良贷款转让公告,其中,中银消费金融今年来已挂牌68个不良资产包。消费金融公司正加速“甩卖”不良资产进程,被认为是机构在资产质量与盈利压力下主动谋求优化的措施之一。

从杭银消金方面来看,该公司同样面临质量质量等方面的压力。据披露。截至2024年末,杭银消金不良贷款余额为8.81亿元,同比增长了4.26%,不良贷款率为1.72%,与上年末持平。

2024 年公司核销不良贷款 40.67 亿元,同比增加 9.03 亿元。2024年末,杭银消费金融的拨备覆盖率为274.51%,同比上升了2.05个百分点。2024年杭银消金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长13.67%,占营业收入比重为68.7%,对利润形成较为明显的侵蚀。

今年9月,杭银消金在银登网挂出两期不良贷款转让公告,其中15.84亿元的第6期资产包,加权平均逾期天数1812.21天,将近逾期5年;另一期10.41亿元的资产包加权平均逾期天数1269.98天,逾期超3年。可以看到两期不良资产均呈现出"长期逾期"特征。

转让公告介绍称“本资产包贷款为小额线上贷款。”从财报信息看,线上贷款正是近年来杭银消费金融贷款资产增长的主力军。

据年报披露,截至2024年,杭银消金线上业务余额407.74亿元,占总贷款余额比重为79.57%;线下业务余额104.67亿元,占比20.43%。

近年来杭银消费金融线上业务规模持续增长。其线上业务包括自营模式和联营模式两种,以与平台方的联营模式为主,即通过与互联网场景平台合作,由平台方提供流量和申请入口,将客户导流至公司。

与此同时,杭银消金消保压力上升明显。杭银消金在2024年共收到消费投诉3058起,较 2023 年的963件同比增长了218%;其中监管转办1314起,内部受理1744起。在17家已披露相关数据的消金公司中,杭银消金2024年客户投诉量排名第一。

据梳理,截至目前,黑猫投诉上与杭银消金相关对消费者投诉超过4700条,其中多条投诉反映遭遇网贷平台的高息收费、过度催收,杭银消金作为资金方也一同被投诉。

相关数据,一定程度上从侧面反映了近年来助贷机构发展迅猛背后暗藏的风险。

今年10月1日,《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》(简称“助贷新规”)正式实施,要求银行对合作机构实行“名单制管理”,并全面监管实际综合费率,直指近年来出现的网贷乱象。

记者注意到,2024年度,杭银消金线上端贷款余额增速已从上年的21.95%回落至1.74%。而线下贷款增速增至16.74%,线下客户经理团队超过千人,整体呈现“线上收缩、线下扩张”的特征。

对此,杭银消金方面回复消费日报记者称,公司2024年线上端贷款余额增速回落和线下贷款增速增长,是公司不一味追求规模增长,重视资产质量和自营业务发展的结果。“近年来,我司高度重视自营业务发展,争取在线上自营、线下自营方面实现更大的高质量发展。同时,我司也将在智能风控核心能力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、提升能力。”杭银消金表示。

助贷新规的正式施行,带来助贷行业洗牌的同时,消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或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存量优质客户争夺、息差收窄以及资产压力上升等挑战。在此背景下,消费金融公司高管更迭后,各公司将有哪些战略转型与业务调整,我们将继续关注。